有句话说得好:“心软是病,得治!”
在管理提拔时,也有很多网友调侃:我心软,真的能唬住下属吗?
那么一个心软的人,到底能不能成为出色的管理者呢?
我认为,百分之百没问题。
01
心软≠好领导?
在管理领域,有一种普遍的现象,心软之人不适合做领导。
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。
虽然,在刻板印象中,领导者绝大部分雷厉风行、性格强势、支配欲望强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,心软之人就无法胜任管理工作。
每一种性格都有自己的可能性,柔性管理在职场中也自有施展空间。
事实上,心软之人通常在情感层面更加互补,具备极强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特质。
这使得他们能够更深入理解员工的需求,并提供为其贴心和有效的支持。
在面临挑战时,心软之人便很难做出决策。
他们常常顾左右而言他,很难拍板做决策,如裁员、资源分配、区别对待等。
在面对团队冲突时,心软之人常倾向于回避或妥协,以避免伤害双方的感情。
但为了团队的整体利益,心软之人必须学会坚持原则,并在必要时快刀斩乱麻,做出不受欢迎的决策,不然一颗老鼠屎,坏了整锅汤。
因此,心软之人并非做不好领导,而是要经历一个阵痛期,克服性格劣势,方可做好管理。
02
心软领导:五大误区
在领导岗上,心软往往被视为一种人性化的管理风格。
然而,过度的心软却可能演变成一种“隐形陷阱”。
误区1:容忍迁就,难以坚守原则。
正所谓“慈不掌兵,情不立事,义不掌财”。
当员工犯错时,心软的管理者耳根子软,难以坚守原则,自以为可以通过宽容来感化员工。
然而,这种做法表面看起来和谐,实际上却是对下属的极度不负责。
能有这样想法的管理者,其本质是把自己放在一个“心理低位”,不愿要求要求下属改变,期待对方被自我感化的局面。
但现实是残酷的,最终你会发现,他摸透你的脾气秉性,发现你好欺负,依旧我行我素。
误区2:“爹系”说教,忽视有效惩罚。
心软的管理者,遇到问题总会“爹系”说教,一番道理频频输出。
可下属却左耳进右耳出,完全没有放在心上。
任何人都不希望被管、被说教,与其自己说到口干舌燥,倒不如一次制度处罚来得实在。
想让员工长记性,教导无用,你得让他“皮开肉绽”,疼在身上。
只有疼了,他才会长记性。
误区3:习惯避让,导致问题恶化。
冲突避让,是心软管理者的最大的难题,他们不愿意面对冲突。
首先,这类管理者本就不擅长处理团队冲突。
其次,他们也想做老好人,本着谁也不得罪的原则来和稀泥。
这种心态便导致他们在面对冲突时,显得软弱和退缩,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,还落得个两边不讨好。
误区4:护犊心切,阻碍员工成长。
有些心软的领导者总是错误地认为,把员工哄好了,他们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。
然而,成也情感,败也情感。
在职场中,其实下属跟领导之间没有那么多的感情维系,下班之后谁又能认识谁。
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,目标与薪水,双方都满意,便万事大吉。
至于管理,也绝不是哄着去做的。
换而言之,有心的下属,不用你哄,他也赶着去做,毕竟他想得到成长。
误区5:功过相抵,模糊管理界限。
功过相抵,是管理的大忌。
当员工犯错,心软的管理者可能会因为他过去的伟绩,而难以拉下面子去批评处罚。
这种模糊的管理,不仅会让员工无视公司制度,还可能助长他们的侥幸心理。
因此,管理者应该坚持简单明确的管理原则,一是一,二是二,功过分开谈,避免被员工的伟绩所迷惑。
不然后续有的是员工来和你扯皮,搞不好自己都无法圆自己之前所说的“谎”。
03
破局之道:五大秘诀
那么,我们得知了心软领导的5大“陷阱”,该如何让心软的“老好人”克服性格缺陷?
秘诀1:立规矩,震慑为先。
人心有情,制度无情。
合作之前,话原则,明底线,说标准。
对于心软的管理者,清晰明了的制度规则,是顶好的帮手。
依赖规则来建立领导权威,比口头说教更具说服力。
当然,规矩的存在绝不仅仅是为了约束,更重要的是警示。
当规则被触犯时,管理者必须敢于“见见血”,杀鸡儆猴抓典型。
给下属下马威,让其知道触碰高压线的后果。
因此,不喜欢发火的你,不用强装威严,大家心里都明白你会动真格。
总之,心软之人管团队,记住一个原则:
规矩面前,你好,我好,大家好。
秘诀2:分任务,巧借东风。
团队任务,绝不独扛。
心软的管理者有个常见误区,就是狠不下心,放不开手,自己去给员工收拾烂摊子。
在工作分配时,领导者应学会因人而异,并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点定岗定责。
通过明确的任务分配,来表达对团队的信任,激励下属主动去做。
如果你亲力亲为,自己一人去给员工收拾剩余的烂摊子。
最终既无法有效地管理团队,也无法让员工更好得到锻炼,对上对下你都无法有一个好的交待。
秘诀3:明目标,展现主见。
假设你身处战场,你是否会期望将领拥有清晰的目标和坚定的想法呢?
就如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,他凭借着对天下大势的深刻洞察和坚定的北伐目标,赢得了将士们的忠诚与追随。
同样在职场上,员工们也渴望追随那些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、果断决策的领导者。
当你能够明确团队目标、让人人头上有指标,有利可图,不仅能避免后续的胡搅蛮缠,还会让他们死心塌地。
秘诀4:培养人,巧设副手。
如果你的性格实在软弱,也可以培养一个比较强势的二把手,来配合自己“唱双簧”。
打交道、搞关系的事情“外包”给他,抓核心的事,也让他尝到一点甜头。
以三国刘备为例,他虽为一代英雄,但性格上相对软弱,缺乏决断力。
然而,他深知自己的局限。
因此在创业初期便寻找并培养了强势的副手——诸葛亮。
刘备将许多打交道、谋划的事情“外包”给诸葛亮,自己则紧抓核心事务,给予诸葛亮充分的信任和职权。
这种巧妙的安排不仅让刘备得以扬长避短,更在关键时刻借助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,一次次化险为夷,最终成就蜀汉王朝。
当然,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深厚交情和绝对信任,也是合作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在职场,培养副手并非万无一失,内在风险也比较大。
在选择副手时,领导者必须慎之又慎,确保双方有着足够的信任和共同利益点。
否则,一旦副手心生异志,很可能会对你造成致命打击。
这种手段更偏向于缓兵之计,想要真正解决问题,还得靠你自己解决性格弊端。
✎ 写在最后
正如我在之前文章中所提及:
成熟的领导,是一个复杂的人,绝不是单纯的人。
无论哪种性格,各有利弊,从自身出发利用好性格优势,规避性格劣势,不断学习精进,才能更好地去做好管理。
上一篇 : 带人很简单,关键是这9句口诀!
下一篇 : 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