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作中,我想绝大部分管理会抱有一丝幻想,如果我不用管理下属,他们就能为自己的工作而负责,这该多好啊!
其实,这并不是幻想,它是真的可以去落地的。
在管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“自我管理”,而管理者要想引导下属达到这一境界,让下属学会为自己负责,就必须想方设想去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,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实现离场管理。
所谓离场管理,就是你在与不在公司,下属一样可以做得好,甚至比你在的时候更好。
那管理者该怎样去激发下属的自我管理呢?我认为,只有理解了管理的本质,做好管理其实也没那么难。
今天给大家分享4点建议,希望你能牢记在心中,切切实实做到位,这样下属的执行力自然会暴增,不信的话你试试。
树立“英雄主义”
往往我们听到“个人英雄主义”常常会怀有鄙夷之态,总感觉会树立不好的风气,但放在小型团队中,塑造英雄这一点却非常实用。
因为在实际工作中,每个人都想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出价值。
当有了流动“英雄”的塑造,员工们才能不断地暗中与自己较劲,想方设法把自己打造成被他人瞩目,被领导重视的头号人物,以此来获得职位价值感。
同样,这也能够让管理者减轻一定的负担。
因为有些管理者他是事务型管理者,每天只会忙于具体事务中,总认为“用人不如用己”,把所有工作大包揽入怀中,这样下属反而更闲。
而当你鼓励员工个性化,学会放权,把机会交给有能力的人,并建立“能者上,庸者让,弱者下”的用人理念,形成人人不畏担当,个个争做英雄的新局面。正所谓“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”
我也一直认为,员工的潜力都是被逼出来的,没有竞争,没有压力,如同温水煮青蛙,他们是不可能自己主动获得成长的。
当你去树立了“个人英雄主义”,培养流动“英雄”。在团队中引入良性竞争,形成“比、学、拼、赶、超”,让外部环境去推动下属往前走。
甚至,还可通过这种机制来筛选,哪些人适合哪些岗位,优化团队人员配置,实现利益价值最大化。
塑造英雄,虽然看似会引起下属的不满,但把握好合理性和适度性,必然能实现1 1>2的效果。
坚决不替下属养猴子
想去激发员工的自主性,首先要让他们自己先动起来。
但在实际工作中,绝大部分下属往往习惯“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”,处理问题也都是过于依赖领导,他们不愿动脑去思考,很难得到质的成长,最终导致领导忙死,下属闲死。
一旦管理者的大部分精力被分割,每天只忙于具体事务,却忘记大的发展方向,不但成果难以显现,也很难培养下属自主思考的能力。
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《千万别替属下养猴子,否则领导忙死,下属闲死》,就是让管理者别代替下属去工作,要协调他们的主动意识。
同时,在管理中也要注意,不要强制下属“去干”,他不想干,你逼也没用,与其想方设法让下属去做,倒不如研究他为什么不想去做,对症下药,从根上解决,从而培养员工的主观能动性,让他们自愿去做,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。
简单来说,就是你要有能力反向让员工明白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去干!而不是你每天去猜他的所思所想。
比如,给他足够的激励、荣耀、金钱、地位、权力……,当你正中他的心意时,没有谁会抵触,当他觉得被受重视时,反而会自觉地动起来。
总之,什么是你该干的,什么是要下属要忙的,各司其职,你一定要搞清楚,千万不能让员工的“猴子”跑到自己肩上,大包大揽的行为非常愚蠢。
重点关注员工的成长指数
一个好的领导要知道,比起你关心员工的情绪,他的成长指数似乎更加重要,如何去更好地帮助员工实现个人成长,这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首要问题。
对下属来说,成长和薪水一样重要。很多时候,下属之所以主动去工作,并不是因为领导的魅力足,而是因为他想成长,想得到更多的技能、经验和成长。
如果不能成长,再有意思的工作,也无法让下属持续充满干劲。
只有你能帮助下属在工作中找到自身价值,以此让他们获得些许存在感,他们才会从心底更加认可工作,认可领导,从而自愿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。
而不是你一味地顾及下属的情绪,当你只关注他的情绪,没有对他严格要求,长期得不到锻炼和提升,他也收获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,久而久之,换谁谁也不能调动起对工作的快感。
前面提到离场管理,有必要在这里简述一下,完全做到离场管理需要遵循的7个小步骤:
第一步,告诉他应该做什么
第二步,告诉他做好的标准是什么
第三步,训练他怎样才能做好
第四步,放手让他去做
第五步,反复训练,直到你可以离场
第六步,离场之后,你可以去做更应该做的事情
第七步,让他也学会”离场管理“,重复1-7步
因此,你也会发现,关注员工的成长指数,是领导的必修课。
绝不,绝不让人才断层
过去总有人说,用三个人,去做五个人的活儿,给四个人的钱,这个办法看似很好,但有一个弊端,原本一个萝卜一个坑,而这样做会导致很多工作无人可接替。
它会容易出现人才断层的问题,比如如果某人突然离职,新人一时半会顶不上来。
还会容易出现某些关键岗位,无人能接替,以致员工会缺乏竞争和危机意识,因此,对一个关键岗位有可接替之人,就显得很重要了。
再说,小团队我们可以说单打独斗,而当形成一定规模,人员开始变多,结构相对复杂时,体系就变得尤为重要。
在这种情况下,你想要想搞好管理,打造一支优秀队伍,系统化的人才体系建设就一定要提上日程。
因为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正所谓“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”。
只有当储备充足时,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团队输送各种所需人才,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更好地把心思放长远。
这一点华为就做的很好,在华为公司有一个“211”人才培育计划,针对“入门级”的新员工,“专业级”的技术骨干,“专家级”的技术专家和管理精英,从不同方面层层深入化培训。
每个阶段,华为都会为被培育者安排一位导师,根据被培育者的特点和需求,制定个性化的专属培训指南。
最终,被培育者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,完成系列的培训学习任务。同时还会为他们提供轮岗机会,让其在不同部门和岗位上实践和锻炼。
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有用武之地;让他们感到自己在公司中倍受重视;让他们有自己去施展空间的机会,只有健全人才体系建设,才能更好地去激励他们去干。
总之,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根基,没有人才作支撑,在宏伟的蓝图也难以变成现实,“人才体系”必须放在首位。
只有当你越重视人才的发展,人才体系越健全,才能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团队。
写在最后:
管理大师彼得·德鲁克曾说:“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,而是在于运用每个人的才干。”,想要激发员工的自主性也在此。
只有你不断挖掘他们的长处,树立竞争意识,让下属自己动起来,并从工作中自己找到自身的价值感,这样他们就会自主去做,这时作为领导你只管打好辅助即可。
上一篇 : “业务型”领导和“管理型”领导的4大区别,你一定要知道!
下一篇 : 这3种领导,谁跟谁倒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