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九游会网址j9-ag8九游会j9登录 > 讲师博客 > 讲师博文
蒋小华:作品心是工匠精神的起点
时间:2021-01-23 作者:蒋小华
王小波的《黄金时代》,有人盛赞它是当代最好的中文小说,整个作品已经到了鬼斧神工的地步,王小波本人因此被誉为天才作家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《黄金时代》是王小波从二十几岁一直写到了四十岁,数次增删修改,最终呈现的不过是三万多字的小说。 所谓匠心之作,就是将自己融入作品中,从来不会将工作当作业来完成。作品与作业,虽一字之差,但意义大不同。作业,有任务之义和被动之嫌。作品,则属发自内心地主动追求,有艺术之感,有独创性,一般指具有文学、艺术或科学性质的智力成果。
作品心,可以拉升一个人的标准,提升一个人的境界。有作品心的人对自己每一个产品、服务都力求尽善尽美,工作失职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耻辱——这已融入到工匠的骨髓之中。然而,在职场中,常听到这样的话:“反正领导不会检查,随便弄弄就行了”;“又不是给自己干,何必较真呢”;“不就是个细微问题,何必大惊小怪呢”;“反正领导看不见,这样就行了”,等等,像这样的“作业心”怎么可能做出好的作品呢?
其实,不管你做什么,也不管什么时候做,在哪里做,为谁做,所做的一切都是代表自己,它是自己的一件“作品”。只不过像以前面那些应付之人的“作品”不过是一件不合格品或废品而已。那些没有作品心的人却渴望做出惊人的作品,这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啊。
我碰到的匠人,他们常常说:我要做全中国最好吃的拉面,我要治好全中国的跌打伤,我要做出中国最好的锯子……。会这样说话的人,往往都是作品心在“涌动”。当我们惊讶匠人对微不足道的细节执着地追求时,其实,他们只是想做好一件像样的作品。
日剧《料理仙姬》中,做“味增”的黄豆要一颗一颗地挑选,表现出一副不做出最好“作品”绝不罢休的气概。而有的人开饭馆,厨师通常穿件破了洞的老头衫,就上阵烹饪了,但匠人得穿上定做的衣服,在头上扎一条显得极帅的头巾,将烹饪的派头和架势准备好了,才满脸虔诚地开始烹饪。菜炒好,还要一丝不苟地摆弄菜样,然后精致地围出“一朵花”。一碗菜端到客人面前时,那已经不叫“菜”了,而叫“作品”了。
从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到普通的拉面师傅,虽然“外壳”不同,但核心气质却是一样的。他们都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乎自负的作品心,对“作品”拥有极强的自尊心,有着近乎神经质般的追求,并为此不厌其烦,不惜代价地精益求精,完美,再完美。他们将工作的好坏与和自己的人格荣辱直接关联,对手艺的要求必须达到熟练之极,否则,就是一种耻辱。
手艺有高低,职业无贵贱,每一个人的品格与修养都在作品中得以体现。无论你是拉面店师傅还是艺术设计师,都要为自己的“作品”进行不断地锤炼,从而追求更高的技艺和更完美的作品呈现。一个人把工作当成作业或作品,心境会大不相同,结果也会相差甚远。一个人有了作品之心,工作就变成很美的享受。
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高凤林,是央视《大国工匠》 中的典型人物。30多年来,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,即为火箭焊“心脏”。每天晚上离开厂房时,他都要回眸看看。这不仅是出于工作责任的考虑,他是在欣赏——手上诞生的作品就像金娃娃,每一个都是他精心雕琢出来的。
而抱作业之心的人,把工作当“任务”来完成,失去了解决问题的独创性和智力性。怀揣作品心的人则不同,会精雕细琢,潜心钻研,做出有创意的作品。即使遇到问题,怀揣作品心的人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,思路往往在不经意中产生。我的体会是,在沐浴时,一个idea就从脑海中蹦了出来——我时时刻刻想着念着那件事情并力求达到完美。有时有点不可思议,解决问题的思路会在睡梦中映入脑海,通常我会马上写下来,生怕早上起来后忘记了。
有作品心的人能全身心投入,用巧妙的心思做出满意的作品。众所周知,德国人做事严谨,精细,他们不把工作当作业,而是当作品对待。所谓作品得用作品心来成就,得用一颗匠心来供奉。
有了作品,我们不再需要喋喋不休地向他人证明什么,只需要动手指一下自己的成果:我建的高楼,我雕刻的工艺品,我写的书籍。这一切需要用作品心来成就,同时,作品也成就个人。一个人有什么样作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。作品即人品,每一个行为都是自己的“名片”,做的每一件事都代表自己。
|
上一篇 : 蒋小华:“工匠精神”必须是创造之人
下一篇 :